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更多>>

中小学教育要树立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观

作者:admin 编辑:管理员 来源: 点击数:30143 时间:2007-07-23
在江城区的中小学(中学仅指初中,下同)教育中,一些现象令人担忧:

主要一是抽测排队,近几年来,江城区的中小学每学期都要进行主科抽测成绩排队。在全区中小学中排后10名的校长都要在全区教育表彰大会中登台,在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代表众目睽睽之下表态(实为检讨),据说连续三次排后几名的学校校长均要被撤职。二是中学差距越来越大;三是设尖子班成风。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习成绩抽查摸底本来无可非议,但如把它作为评判办学优劣的最重要依据则是很不科学的。城乡师资、设备和学生素质差距之大众所周知,不顾这一切而硬要拿学习成绩来比较——条件的不平等,却要求结果的平等,这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即使所有学校办学条件都差不多了也不能单凭学习成绩定奖惩。且不说国家明确要求的学生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拿考试来说,学生受试题、心理等因素影响,水平发挥很难保证。因而班级、学校之间成绩有差别应是正常之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分数排在后就要被撤职的话,这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这等于公开逼学校、老师搞应试教育,此其一也;其次是为了应对抽查,这几年江城区的中小学都是把教学重点放在统考抽查的科目上,其他科目普遍被忽视,这必然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以考试分数排队论奖惩,无论师生怎样努力,考试分数多高,总有学校排在后面受罚。大跃进年代阳江县平岗公社某水利工地,规定凡是开工最迟的几个人都要挨批斗,结果原来是8点钟开工的,农民只好提前到7点多,可还是有人因迟到受批斗;大家再提前到7点、6点,也仍有人受批斗。逼得农民夜晚都不敢怎么睡觉了。现在公开把抽测成绩与官位挂钩,校长为了保位必施压于教师,教师亦必然施压于学生。搞到师生就如上述的农民苦不堪言

另一个是江城区的中学差距问题。本来各校差距并不大,近几年区教育局规定成绩最好的特优生集中到二中。结果是二中与各中学的差距越拉越大。四中等学校因能考上一中的学生极少或几乎没有,现已被很多群众视为差校。而二中、市实验中学容纳量有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得到优质教育,再加上交通便利,干脆送孩子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读书。这就造成了阳江的人财两失(阳东广雅中学的引进,是我市和阳东县领导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

市区各中学设立尖子班已成风气。每学期有的学校还要进行两轮筛选。设尖子班一般都美其名曰分层教学。这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说法。搞尖子班最明显的弊端是人为地制造了不平等和矛盾。尖子班要配备最好的老师和享受特殊照顾,即学生只占少数的尖子班享有了学校多数的优质资源。设尖子班就是公开把学生分等级。普通班的学生固然感到低人一等,而对胜出的尖子班学生而言则是巨大的压力;一轮又一轮的筛选。被筛出的学生又将体验一种怎样惨烈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有的学生已因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这那是小小年纪的孩子所能承受的!设尖子班在教师中必然产生矛盾:尖子班筛出的学生我来教,我教出的拔尖者又要送给你尖子班;管理相对轻松,学科竞赛等得奖的又都是尖子班,其老师有的得奖金达几千元,被普通班老师视为名利双收;教普通班的不但得奖是奢望,因学生难教难管易出问题很可能还要受罚;而尖子班老师其实面对高中升学的压力是很大的,结果双方都不服气。一个班老是拆了又编,编了又拆,致使很多初中生几乎没有了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正因为设尖子班重点班弊端多,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原则,所以国家教育部一直三令五申严令禁止。早在2000多年前就倡导有教无类公平教育的孔子若泉下有知不知将有何感想。

为何要用抽测成绩给学校排队?为何不惜拉大差距也要把特优生好老师都集中到一所学校?为何各校都要设尖子班?我推测是政绩观的原因。区教育局负责人渴望短期内见政绩,在教育上抓其他方面短期难见成效,而全力抓学习把成绩促上去易见效果。要显现政绩就要有比较。和谁比较?自然是和市实验中学相比。于是为了胜过对手就有了上述举措。其他普通中学为了能有几个学生考上阳江一中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编尖子班实乃无奈之举。一些民办学校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采用了掐尖的手法:到农村学校把尖子生用高价挖来,中考时如考到高分就大肆宣扬是自己的成绩。浮躁之风凸现。

事实证明上述做法已给江城区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不排在后面受罚,为了迅速提高成绩,中小学只能实施应试教育,这种教法就好像治疗伤风感冒一类小病,医生却下猛药:既打针又吃药,吃了抗菌素还要吃抗生素等一大堆,效果虽有但后患无穷。老师明知此种教法后患无穷但为了眼前过关也唯有如此应付。市区小学有的一年级学生因作业多完不成被母亲打断了衣架;某小学有的学生身怀绝技能双手飞快地写字,无他,错一字要罚抄500遍,给老师逼出来的。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填鸭战术、题海战术、大打时间战、疲劳战,使天资卓越的好学生也被拖乏,而能力稍差些的学生就被拖垮。应试教育已是孩子的不能承受之重,导致的后果就是厌学症的产生,据我的调查,市区的初中学生中厌学者约占30%。男生更严重,估计占一半。江城的教育就是这样被个别予智予雄好大喜功,不惜拔苗助长的领导者,拖进了偏离素质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怪圈中。

孩子从小学读至大学要16年。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9年,正是懵懂少不更事的时候,如果不顾其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特点,一味施之以重压,一些受不了的孩子的学习生涯将就此停止,他们或辍学或在校混日子。为了政绩,教育实际上是面向了分数面向了个别学校面向了少数学生,多数学校和多数学生则成了牺牲品。教师和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分数成了彰显政绩的工具。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接班人、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分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学习的道路漫长,小学初中阶段绝不能为了暂时的分数把孩子逼上梁山。教育局领导和社会评价对学校要宽容一些,学校对老师要宽容一些。如果一味逼学校和教师成绩显著,最终倒霉的还是学生。江城区教育界这几年除了资金最缺乏的就是和谐。局长要尊重校长,校长要尊重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为此我建议,江城区教育局应撤销以抽测成绩给学校排队的考核方式,撤销成绩排后要上台检讨的侮辱人格的做法。学校也要撤销类似做法。要研究和建立科学的《各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珠海已有成功经验),制度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变江城区初中差距过大的问题,小学升中分配要研究如何更合理一些;经费和资源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安徽省铜陵市经验值得借鉴),进而实现优质化。取消尖子班,实行均衡分班,为师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环境和成长空间。

以分数给学校和班排队的做法因其不科学早在文革前就已被批判扬弃,设重点校是文革后教育在百废待举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的。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还在唱着过去的歌谣实在是误人子弟。今天社会青睐的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而小学初中阶段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实践已证明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在学习和各方面发展上将后劲十足,而且获益终生。

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指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市教育局颁发的《阳江教育发展规划》已对此作出明确要求,关键是落实: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阳江教育的明天,希望教育部门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作结:教育树立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读完初中时还能保持浓厚的求知欲和内驱力,在高中、大学阶段得以发扬,成为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

(发言者系阳江广播电视台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