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查看
2014096
关于以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重塑阳江书法之乡的建议
添加时间: 2014-1-10 8:02:26
杨流湛
提案者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梁华森新江北路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广新局13922019777529500
谢圣略新江北路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广新局13500219108529500
杨流湛新江北路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馆137028036115295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将进一步唤起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们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年以来,阳江书法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自古至今,阳江辈出书法艺术家,拥有着众多的书法艺术爱好者,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楹联挥春”和有近百年历史的“民歌书法榜”活动,更是遐迩天下,获得全国楹联城市美誉,是阳江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全市有市、县(市、区)书法协会等群众组织机构5个。到目前为止,拥有国家、省、市、县级书协会员408人。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书法研究、教育、评论、创作、收藏、销售,推动了阳江书法艺术发展确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书法作为阳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艺术呈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之下,却显得后劲不足,表现为:

书法艺术作为阳江文化软实力的功能在全社会未被获得相应的认识和认同,致使离屹立于文化软实力之林越来越远。其一,在文化、经济价值取向定位上,被看作“末流”,至多亦为书家们“吟风弄月”的“贵族娱乐”所为,放任无为。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重展览,轻培训,断层之虞渐显,离“书法之乡”之实逾远。其二,在打造阳江文化软实力进程中未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措施。相关部门和机构受形式主义的影响,展览活动表面办得轰轰烈烈,但一些书家的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徒存表面的形式,很难捉摸到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很难看到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受定位旁落影响,一些书家及作品未能表现出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致使阳江的书法艺术在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受到较大的制肘。其三,近百年来阳江各地盛行不衰草根色彩浓厚的民间书法榜阵地渐行消失,如阳江人津津乐道的极具文化自豪感的“排到牛角巷尾”现象已成为往日的辉煌,使阳江书法的群众性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普及和提高都出了问题,遑论创新。

为使阳江书法在重现往日的辉煌并在文化发展创新浪潮中走向新阶段,建议:

一、着眼文化发展大格局,做好书法艺术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就历史发展和客观现实而言,相比文化艺术各门类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门类,只有美术和书法是阳江地区历史文化最深厚,群众基础最广泛,社会认可度最高的两种文化艺术形式。因此,书法艺术无论是在群众性普及层面的广度发展,还是在提高层面的纵深跨越和飞跃,都是百年来阳江官民二界共识的“市情”。所以无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导,还是从现实的文化民生政策制定的大趋势来讲,切实要以创新的气魄,摒弃“吹糠见米”短视眼光,准确把握“制造”和“打造”时间和空间,高屋领瓴地以打造“中国书法之乡”为目标,从官民“二元”发展方向着手,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好阳江建设中国书法之乡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内容包括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官民并举、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健全机制等,确保政府主导,民间唱戏的格局,形成共同、全面协调发展。

二、以当前社会组织提速发展为契机,“专业”和“业余”并举,相关部门应为各级和行业“书法协会”降低门槛,开启绿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深化改革动员令后,为各行各业乃至文化事业产业中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书法艺术的提高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书法艺术的从事者们,其认同的组织或机构均为从上而下的各级类似于衙门的“书法家协会”之类的“精英”团体,这样的等级在实践中就是把广大的书法艺术爱好者却之门外,结果是除了象牙塔越来越尖外,失去了深厚广阔的社会基础。

因此,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推动城市和农村特别是镇街、村居以及企业工厂等层面“书法协会”的建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使“练书习字”成为地方特色的文化风俗,夯实“书法之乡”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引导指导这些社会组织,举办各类书法展览、各种形式的书法理论研讨会,加大书法交流工作力度,做到在普及中提高,在交流中提高。通过有效措施把阳江艺术书法推出去,进一步推动阳江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三、加强阵地建设。阳江之所以有“书法之乡”的美称,是与世代盛行的家家户户“楹联挥春”,以及遍布城乡各地的“民歌书法榜”文化风俗密不可分的。只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随着城乡建设的迅猛发展,曾经遍布各地的“书法榜”几近殆尽,往日风景不再。因此,要重现“书法之乡”辉煌,阵地建设亟待解决。一是政府采取财政奖补方式,利用现有的市、县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四位一体布局,制度化进行“书法榜”建设,通过同样四级的“书法协会”依托载体开展活动,相信既可重振“书法之乡”文化风俗,又能实实在在形成一个至少是省内不多见的文化品牌。二是采取政府补贴,社会支持的方式,由市级协会创办一份专业书法报或刊物,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创作、研究、评论等,营造发展书法艺术宣传舆论氛围。

四、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评审机制。书法的创新与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建议在培养书法人才方面,应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的培养机制。一是从源头、从基础抓起。书法教育进学校,从娃娃抓起,是一条最佳有效途径。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要认真重视,编好教材,设计课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中华书法的情愫。二是鼓励社会办书法艺术培训班,弥补行政部门培训的不足。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工具,加强宣传力度,培养人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举办培训班,书法知识技能讲座、书法教育、书法创作、研究、评论等活动,提升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新观念,让当下的中青年书法家确立书法专业化、知识化、学术化的社会职责,在文化艺术造诣上狠下工夫,推动阳江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评审机制。要从程序上保证评选的持续性和公正性,提高评选的公信力和公正度;设置书法艺术作品精品奖,不断提高我市书法艺术质量和档次。四是重视书法艺术人才的广泛宣传和使用。各级书法协会领导机构的选配,要选好德才兼备,具有书法艺术造旨高、威望高的人担当重要角色,以此影响和凝聚一大批书法艺术人才,促进书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五、抓住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机遇,着力培育书法文化产业。要制定发展战略,出台相应措施,扶持书法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一靠活动,二靠设施,举办活动需要有配套设施的活动场所,因此要借鉴其他行业策划理念和经营思路,通过活动推介本地有影响、有代表性、具有冲击力的书法作品进入市场化经营。同时充分利用中央、省出台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书法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文化(书法)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促使书法产业尽快起步,让百姓消费得起中低价位作品。把书法人才优势发挥出来,创作中低档书法作品,形成规模,由专业的书画公司经营,力争把阳江建成书法交易集散地。


市文广新局
办理完毕